【阳光之路】心中那缕阳光

时间:2014-09-16 来源:唐云 点击数:3901
                         ——新昌阳光福利中心小住札记
                                               
    如何养老?这成了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偶然从网页上看到新昌“阳光福利中心”的鸟瞰图:阳光下,几栋小楼白墙红瓦,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群山环抱之中,恰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所描述的环境:青山环绕,阳光和煦,宛如天然的摇篮。万绿丛中那份温暖、雅静的格调令人神往。后来在福利中心的接待大厅看到一幅某书法家的题字:“阳光福地”,也算是不谋而合吧。
    按图索骥,于是就有了这趟新昌之行,目的地:新昌阳光福利中心。
    从上海到新昌一路奔波,多少有些疲惫。
    终于,目的地就在眼前了,实际的情形和美丽的画面相比,究竟怎样呢?
 
 
月色下的阳光
 
    入夜,月色朦胧,车到近前,穿过一条百余步长的隧洞,就是阳光福地了。 
    天然的地理格局似有些仙俗两地一洞分隔的意境,出隧洞口,便进入了群山围筑的天然大摇篮,“阳光福利中心”几个镏金大字突兀在眼前,在朦胧的月色下依然夺目,正寻思着这个名字真是不错啊,忽然一个声音传过来:
   “你们是从上海来的吗?”
    说话的是门卫,吴语的腔调富有乐感,浑厚中带着一丝柔和。
   “是啊!”
   “院长交代过了,你们住在……”
   “欢迎!”
    这里正说着,那里女孩走了过来,自我介绍是值班的负责,甜甜的声音洋溢着热情,四周静默的群山也被这份热情带动起来,彼此应和着:欢迎……欢……迎……
    月色朦胧,我们彼此都看不清对方的面庞,但从这些真诚的声音里我们已经感受到阳光般的灿烂和温暖。
    中心总共有九栋楼,有养生、康复、接待等不同功能,每栋楼都有监控系统和网络呼叫系统,长廊的墙边有固定扶手,楼道出入都有无障碍坡道,电梯运行比较缓慢,显然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老年人的“慢”生活,并且有安全防护保障。
    房间是酒店公寓式的,有带冰箱的简易厨房,客厅、卧室、阳台一应俱全,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坐便器两旁有牢靠的扶手,方便老人起坐借力。
    知道我们要来,护理员已经提前开好了冲澡的热水。
    宾至如归,一夜好觉。
 
 
清晨院中剪影
 
    福利院的作息时间是严格的晚九早五,晚上九点熄灯,访客需在这之前离开,清晨五点院中已经有人陆续活动了。这是一个顺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作息时间表。 
    伴着清晨的鸟鸣,有人在树下练功,有人在低声交谈;有人在林道漫步,有人在水边驻足;还有的和园丁一起清扫落叶,且劳且乐;对这些老人来说,我们是初来乍到的陌生人,但所遇到的老人,不论各自是在干什么,他们都会远远的就挥手致意,看来老人们习惯了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最真诚、最亲切的致意。
    一对鹤发童颜的老夫妻,男士推着扶椅,女士着白底粉荷旗袍,还掩着一把长鹅毛扇,一路走着,还不时一个低首,一个抬头回望呢喃着什么。垂首与回眸:这幅晨光中的剪影,瞬间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祈盼定格在最美的画面。没几天,我们就成了“功友”,每天清晨在树下谈功论道……
 
 
朴素健康的饮食
 
    三餐分别是7:00,11:00,17:00,餐厅的蔬菜全部是来自福利院自己蔬菜基地的有机蔬菜,随采随烧,鲜嫩可口堪数一流。
    食堂有每周搭配的菜谱,主食有粥有饭,可以任意选择,除了固定的配菜,汤饭可以随意加减,这些看起来似乎随意的就餐就像家常餐饮一样。
    餐厅同时也是一个集体聚集的地方,除了固定就餐的老人,还不时有一些前来探望的亲友,一些新朋友也就在这就餐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建立起联系了。
    也许是老年人的习惯吧,没有刻意的安排,但是固定就餐的人基本都是各自在固定的餐位,此时若想在众人当中找到哪一个人也是很方便的。这其中你总可以看到有几位每天都会喝点绍兴老酒,这可是新昌饮食的特色标志,甘醇的酒香给整个餐厅助兴。
 
 
青山夕照,风雨晚情
 
    来到福利院的可以说都是一群有福之人,这些老人看上去都淡定安详,和蔼亲切。家有儿女尽心尽孝的美德传承,外有应时应景的设施服务。而这一切也需进入福利院的老人有与时俱进的见识和与时俱变的思维才能消受得起,所谓“天助自助者,福降有福人”。
    每一个老人都是一个故事,一本书,他们当中有曾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老兵,也有饱读诗书、谙熟浙茶古道的儒商;有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的教师,也有勤劳善良、朴实敦厚的农民。不论各自原来是什么身份,你都能看到他们中间那份饱经风霜仍恪守天性的纯真,历经沧桑而安于一隅的淡然……
    他们聚在一起,就聚成了一个丰富的世界,朝阳映夕阳,熠熠更生辉。     
    晚饭后,青山夕照,又是一段集中户外活动的时间。老人们大都活动有规律,漫步、观鱼、赏荷、有些人几乎是定时定点地出现在某个地方,更有那露天茶吧的聊天,也许是深情回忆,也许是话儿女情长,也有那不厌其烦重复多遍的故事……
    老天也来凑趣,突然飘起了小雨,一位平常总是手持一把折扇的儒雅老先生即刻冒雨跑了回去,众人正不知何故,护理员送伞来了,片刻,老先生也随之赶到,一个小塑料袋里拿出了三把伞!这是倾其所有了。
    像清晨的招手致意一样,我们又一次看到:没有寒暄,没有过度的热情,甚至是无言,老人们用简单而具体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彼此的关爱。
退休几年了,对于同事来说,我们也是当之无愧的老人,但是来到这里,我们被称作年轻人甚至小朋友,因为他们中间很多人已是90上下的高龄。得知我们只是小住,更有一层结友和惜别的情怀。
 
 
阳光般的心灵
 
    福利院的护理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的,培训包括生活照料、心理呵护、平衡膳食、用药常识以及紧急救治等等。
    随处可以看到年轻的护理员和老人一起相伴的时候,无论是生活照看,还是说话聊天,年轻人倒常常更显得持重、耐心、呵护,那些鹤发长者反而童颜十足、孩提般的情趣甚至小小的闹腾。
    中国有敬老爱幼的传统,“百善孝为先”,这些年轻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中,照顾老人,成就自己。
    福利院是爱心的交汇所、正能量的聚集地,每月都有附近的各界人士来献爱心,如义务理发、慰问演出,服侍老人……
    幸运的是在我们两周小住期间也赶上了一场慰问演出。金芒果艺术中心口才班的二十多个小朋友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心。
    半个月来,在中心听到的多半是浓重的新昌话,小朋友那稚嫩的声音说出来的标准的普通话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新一代的新昌人。
    歌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赤子之心,油然可鉴,一曲“感恩的心”把演出推向了高潮,年少的,都是儿孙;年长的,都是爷爷奶奶,众乐乐,其乐无穷。
 
 
不落的阳光
 
    来的时候月色朦胧,回去的时候阳光和煦,顺便有机会看清楚来时的路,这才注意到:再出隧洞口离开阳光中心,是一条顺山势而成的微有下坡的路,两旁紧密排列着大致相同的各式民居,路不是很宽,勉强够两辆小车对开,但是清扫得很干净,每个岔路口都有一个一米长的橙色标示牌,阳光福利中心左转30米、阳光福利中心右转100米……这些通向四面八方的标示反射出“中心”的位置,阳光——福利——中心,到此似乎全名的含义就清楚了,其实,不止于此。
    ……不仅福利中心处在一块福地,就是整个新昌都是一块福地,八山半水分半田,处处山水处处景;天姥连天,大佛坐地;百代高僧墨客,千古名篇佳句,一言以蔽之:诗画新昌。
    新昌人也无愧于这方水土的滋养,什么事到了新昌人的手里,都能变得如诗如画,可圈可点。
    车在前行,沿街菜市一瞥:一寸长的萝卜苗一把一把整整齐齐排在箩筐里,番薯干一丝一丝的粗细均匀,还带着泥土芳香的新鲜小京生花生洗得干干净净,偶尔有农民带着连秧拔起的花生在市场边摘边卖,废弃的花生秧也一样堆得整整齐齐,透过这些平日里人们司空见惯的农事粗活,你可以看出新昌人的勤劳、聪慧、善良和踏实。做事精细和精巧,对新昌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身后的青山渐行渐远,而“阳光福利中心”却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这时候的“阳光”已经不再只是几个遒劲的大字,那是月下的热情接待,是朝霞满天的活力生机,是青山夕照里的友情关爱,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的淡定生活,是那四通八达岔道口的路标……
    心中那缕阳光是阳光建设集团“用阳光般的心灵呵护老人,以阳光般的事业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
    回到上海,又是一个夜晚。
    夜色渐浓,心中那缕阳光更加明媚。

中国·新昌阳光福利中 Sunshine Welfare Center 浙ICP备05055867号 Design:IEA